在德國變更簽證類型:如何及何時變更簽證或居留目的

Celine Mwaura
2025 年 11 月 21 日
-
9 分鐘

目的變更 "是指改變國際人士獲准進入德國或獲得居留權的主要原因。對於在德國建立長期生活的非歐盟國家公民而言,當他們原本的計劃改變時,例如從學生生活轉換到專業工作,往往需要複雜但必要的轉換。

在本指南中,我們將解釋更改目的的意義、與更改簽證的不同之處、何時在不出國的情況下合法允許轉換目的,以及需要哪些文件。

瞭解在德國變更簽證或居留目的

本節探討已在德國居住時變更移民身份的重要法律概念。這是一個複雜的領域,通常被稱為 「目的變更」,瞭解法律定義和許可類型之間的差異是必要的。

德國移民法中「目的變更」的定義

目的改變」是指轉換國際人士最初獲准進入德國或取得德國居留權的主要活動或原因。

每種簽證或居留稱號都有特定的目的(學習、就業成為技術工人、家庭團聚、庇護)。目的是許可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般而言,若外籍人士希望改為根本不同的居住目的,則必須離開德國,並從國外申請新簽證。

但是,法律規定了幾種例外情況,您可以在持有現有許可證的情況下申請新的居留名銜。這些例外規定允許您從臨時目的(如學習)轉為較永久的目的(如就業),或從一種工作轉為另一種工作。

例如,將您的身份從學生居留許可 (Aufenthaltserlaubnis zu Studienzwecken) 改為技術就業居留許可 (Aufenthaltserlaubnis zur Beschäftigung als Fachkraft) 就是典型的目的變更。

變更簽證與變更居留權的差異

雖然這兩個名詞都與您在德國居留的權利有關,但它們指的是不同階段和類型的法律文件。

變更簽證

簽證 (visum) 是指由德意志駐外大使館或領事館簽發,貼在您護照上的貼紙。它允許您進入德國(和申根區)並在德國短期停留(通常為 3 到 6 個月)。

這就是為什麼在技術上您不能在德國境內改變簽證的目的。簽證只是在您抵達德國後,向當地的外國人管理局 (Ausländerbehörde) 申請正式居留權的先決條件。

這適用於國家 D 級簽證。另一方面,短期停留 (申根) 簽證一般不能延長或變更為德國居留權,但在重大武力事件上有極少數的例外,這將在下文詳述。

變更住宅名稱

居留證(或 Aufenthaltstitel)是指在德國逗留一段特定較長時間的實際許可。它在德國境內由當地的外國人管理局 (Ausländerbehörde) 簽發。

它可以是臨時居留許可 (Aufenthaltserlaubnis)、歐盟藍卡或永久定居許可(Niederlassungserlaubnis)。

這是目的改變的地方。您正在申請一種新的居留權(具有不同的目的),同時持有有效的現有居留權。例如,當您目前持有學習居留許可 ,卻在申請歐盟藍卡(就業)。

一群嘗試改變德國簽證類型的不同人士

如何在德國申請居留目的轉換

一旦您確定自己有資格在不離開德國的情況下更改居留目的(或 「轉換 」居留稱謂),下一步就是在當地的外國人辦事處(Ausländerbehörde)辦理申請手續。準備工作和及時的行動是順利過渡的關鍵。

在德國境內變更居留身份的資格

根據居留法中的特定例外規定,可以從一種居留權目的(例如學習)轉換到另一種目的(例如就業),而無需離開德國並申請新簽證。

在下列情況下,您有資格在德國境內申請新的居留權:

  • 您持有長期特定目的居留證(如學習、職業訓練、研究或家庭團聚許可證),且新目的導致技術性就業或永久身份。
  • 您現有的居留頭銜允許轉換。有些許可證是在達到特定里程碑(例如完成學位課程後申請求職許可證)後再轉換的。
  • 您符合新居留頭銜的所有條件。外國人辦公室會檢查您是否符合所申請身份的要求,如認可的大學學位、合格的職業訓練、具備合適薪資的特定工作機會(適用於就業類許可)。
  • 您在現有居留權到期之前提交申請。如果您準時遞交申請,您現有的居留身份將合法維持(Fiktionsbescheinigung),直到新的居留身份被處理為止,讓您可以合法居留。

一般而言,您不能變更申根簽證的目的(短期逗留,最多 90 天)或僅能容忍逗留的身份。此程序適用於長期居留權。

簽證類型轉換所需文件

所需的文件完全取決於您申請的新居留資格。但是,每份身份轉換申請都需要一套核心文件:

  • 有效護照及目前居留權證明 (eAT 卡 + 附加頁)
  • 申請表 (Antrag auf Erteilung ...)
  • Biometric 照片
  • 證明地址登記 (Anmeldebestätigung)
  • 有足夠經濟能力的證明
  • 健康保險 (Krankenversicherung) 的證明
  • 舊居留許可 文件
  • 新的目的文件(如工作合約、大學入學等)

預約當地的外國人辦事處 (Ausländerbehörde)

在 Ausländerbehörde 的預約通常是整個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尤其是在德國的主要城市。

大多數辦事處要求您透過官方線上預約入口預約。搜尋「城市名稱 Ausländerbehörde Termin buchen」。您也應該提早開始查詢預約,最好是在您目前的居留權到期前 6 到 8 週。許多辦公室會在清晨釋放新的時段。

如果您在現有許可證到期前提交申請(即使僅通過電子郵件或郵遞)或預約,且預約安排在到期日之後,則會向您簽發一份虛構證書 (Fiktionsbescheinigung)。此證明書可暫時延長您現有的合法身份,讓您在預約之前合法居留。

處理時間與可能結果

居留目的轉換的處理時間會因城市、案件的複雜性以及新業權的類型而異。處理時間從 4 週到幾個月不等。以就業為基礎的許可證(如歐盟藍卡)的處理時間通常較快。

不過,在等待期間,Fiktionsbescheinigung 會保證您的合法居留,但您出國旅行的能力可能會受到限制(請務必與 Ausländerbehörde 確認旅行限制)。

說到改變,有幾種可能的結果:

情景 1 - 批准和簽發:您的申請獲得批准。您會被要求領取新的電子居留權證 (elektronischer Aufenthaltstitel - eAT) 。

情況 2 - 要求提供額外文件:個案工作者可能會要求進一步的證據(例如,更高的薪水證明、更詳細的工作說明,或新的文件翻譯)。這是非常常見的臨時步驟。

情況 3 - 拒絕:申請被拒絕,通常是因為您不符合新居留權的核心法律要求。您會收到一份正式的書面決定,其中包括如何提出異議 (Widerspruch) 或上訴的資訊。

將申根簽證轉換為居留許可

在德國境內將短期申根簽證 (C 類) 轉換為長期居留許可 (D 類) 是移民法中最容易被誤解的領域之一。

許多外籍人士希望在不離開德國的情況下,從觀光或訪問居留許可 過渡到工作、學習或家庭居留許可 ,但德國法律對這種可能性有嚴格的限制。

我們將說明哪些是(哪些不是)法律允許的,並概述在無法直接轉換時的正確程序。

申根簽證或觀光簽證轉換為工作許可證的可能性

在大多數情況下,申根簽證不能轉換為任何長期居留許可許可,包括工作許可、歐盟藍卡、學生居留許可許可或家庭團聚許可。申根簽證專門簽發給短期停留的人士,例如旅遊、商務訪問或探親,在任何 180 天的期間內最多可停留 90 天。

不過,也有極少數的例外情況,可以在不離開德國的情況下轉換為居留許可 。這些例外僅適用於特殊的人道主義或法律情況,例如:

  • 重大武力情況,即您因不可預見的因素(如邊境關閉或醫療緊急情況)而無法離開德國。
  • 嚴重個人困難或緊急人道理由。
  • 當您在法律上有權獲得特定的居留許可,且法律明確允許在德國境內簽發居留許可許可(某些家庭團聚情況下的特定條件)。
  • 如果您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以色列、紐西蘭和南韓的公民,嚴格來說,您不需要申根簽證,您可以免簽證入境並在德國定居。

為什麼通常不允許直接轉換

德國移民法的設計原則是,每項居留目的都必須在進入德國之前申報和審核,而不是在進入德國之後。這項原則已納入居留法 (Aufenthaltsgesetz) 中,其作用如下:

  • 確保入職前檢查,尤其是就業檢查(薪資限制、資格認可)
  • 防止濫用短期停留簽證,例如以觀光客身份入境但打算長期停留
  • 申根居留與國民居留資格之間保持明確區分,兩者在法律上是不同的類別

由於這種結構,持旅遊簽證入境並嘗試將其轉換為工作簽證幾乎總是遭到拒絕。

替代方案:從您的國家申請國民簽證

如果您想在德國工作、學習、從事研究、與配偶團聚或追求任何長期目的,標準的合法途徑是在您的申根簽證申請 到期前離開德國,在您的國家提交一份國家簽證申請,然後才持正確的長期入境簽證返回德國。

這將允許您在抵達德國後在 Ausländerbehörde 申請完整的居留許可 。按照這些步驟,您可以確保合法居留,並避免在德國境內被拒絕的高風險,有些大使館處理國家簽證的速度比德國辦事處處理目的變更申請的速度更快,而且您抵達德國後完全有資格開始工作或學習,不會有任何麻煩。

將學生居留許可 更為工作或求職簽証

在德國的國際學生通常打算畢業後留在德國,開始他們的專業生涯或尋找工作。

德國移民法支持這種過渡,使學生許居留許可 (§ 16b AufenthG) 轉換為工作許可證、歐盟藍卡或求職簽證 (§ 20 AufenthG) 成為在德國最常見、最直接的「目的變更」情況之一。

一群在柏林的不同朋友在討論如何改變他們的簽證類型

在德國完成學業後的資格

只要您在德國成功完成學位或認可資格,您就有資格將您的學生居留許可 轉換為工作居留許可 或求職者簽證。

歐盟藍卡 (§ 18g AufenthG)

您必須擁有認可的德國大學學位或同等學歷、與您的領域相關的具體工作機會,以及符合藍卡最低年薪要求的薪水,截至 2025 年,最低年薪為 48,300 歐元。

歐盟藍卡是取得德國永久居留權較快的方法之一。

Skilled Worker居留許可 (§ 18b (1) AufenthG)

要符合技術工人居留許可資格,您必須擁有德國高等教育學位(或認可的外國同等學歷)、與您所學領域相關的工作機會,以及符合德國勞工標準的適當薪資和工作條件。

畢業生求職簽證 (§ 20 (3) AufenthG)

只有當您剛完成德國高等教育機構的學位課程,尚未找到工作,並能證明您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應付整個求職期間,您才可以申請求職簽證封閉帳戶或承諾聲明)。

根據 § 20 (3) 簽發的許可證最長為 18 個月,允許您在德國合法居留期間尋找工作。

您必須注意,您必須已完成學業,您必須在學生許可證到期前提出申請,而且新工作必須與您在學期間獲得的資格相符(相關性會受到檢查)。

這與機會卡(Opportunity Card)不同,您必須在申請求職簽證前持有學生許可證。

學業轉職所需文件

所需的文件取決於您是申請工作許可證還是求職簽證。不過,外國人辦公室通常會要求您提供以下兩種途徑的核心文件:

  • 有效護照
  • 目前學生居留許可 (eAT card + Zusatzblatt)
  • Biometric 照片
  • 填妥的新居留權申請表
  • 證明地址登記 (Meldebescheinigung)
  • 有效的健康保險證明
  • 經濟能力證明(因許可證類型而異)

如果您申請以工作為基礎的居留許可,您將需要一份僱傭合約或具有約束力的工作邀約,如果您申請歐盟藍卡,您也應該有薪資文件確認您符合最低要求。

如果申請求職者簽證,您需要

  • 學位完成文件
  • 詳細德國履歷
  • 求職計劃或打算就業路徑的說明
  • 有足夠經濟能力的證明

畢業與新居留稱號之間的過渡期

從您完成學業的那一天到新的工作或求職許可證頒發的那一天之間,通常會有一段空白期。德國法律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機制,以確保身份的連續性:

1.只要您及時提出申請,您就可以在德國合法居留

如果您在學生許可證到期前提交申請,您的合法身份將自動延期。您通常會收到一份 Fiktionsbescheinigung(虛構證明),其中:

  • 確認您可以在德國合法居留
  • 允許在德國的相關領域工作,並與您的學位相關聯
  • 在新的居留許可 簽發之前,可作為身份證明。

2.畢業後立即工作

一旦您申請了工作許可證或歐盟藍卡,並收到附有工作授權的 Fiktionsbescheinigung,即使在收到實體 eAT 卡之前,您就可以開始合約中規定的工作。

3.如果您需要時間找工作

您可以在完成學業後立即申請為期 18 個月的求職簽證。此許可證允許您在德國合法居留,從事任何工作(僅限兼職)以養活自己,並在您符合資格的領域內尋找工作

申請技術勞工或歐盟藍卡居留稱號

如果您想更改您的居留許可 ,申請歐盟藍卡或技術工人頭銜是最簡單的途徑之一,前提是您必須符合資格要求,且您的新工作與您的專業背景相符。

轉換為技術勞工職稱的資格(§ 18a, § 18b)

根據您是依據 § 18a(受過職業訓練的技術工人)還是 § 18b(擁有學術學位的技術工人)申請,規則略有不同。

如果您擁有認可的資格,或者您的工作機會與您的資格相符,您通常有資格在德國境內申請技術工人居留職稱。

除了工作機會之外,別忘了您也必須展現自己:

  • 有效健康保險 承保範圍
  • 生活有保障(您能透過就業養活自己的證明)
  • 有效護照及目前居留權
  • 在現有許可證到期前提交申請

當申請人已在德國完成學業或職業訓練時,這種目的變更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但持有其他類型居留權的個人也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專業資格認可與就業要求

對您的資歷的認可是技術工人許可證和歐盟藍卡的核心要求。德國維持嚴格的標準,以確保外國學位和職業資格與德國資格相符。

要符合資格,您的學位必須是

  • 德語、
  • 根據 Anabin 資料庫,相當於德國學位、

  • 獲外國教育中央辦公室個別認可。

若要申請歐盟藍卡,工作內容也必須與學歷相符,且薪資必須符合政府規定的年度最低門檻。

但是,如果您是以接受過職業訓練的熟練工人身份提出申請,則該訓練必須是德語,或是正式認可的同等訓練。

此程序通常需要提交證書、專業經驗文件、翻譯,有時還需接受技能評估。對於醫療照護或教育等受管制的專業,可能必須在就職前取得全面的認可和執照。

取得您的簽證就緒套裝行程

透過我們為您量身打造的一站式簽證解決方案,開始您的德國之旅。